欢迎访问瀚源知识产权集团,瀚源竭诚为您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家级科技动态

数据资产变现累计超26亿!浙江如何打开数据知识产权新蓝海

来源:翰源知识产权发布日期:2024/6/13 10:35:02
作为全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国家试点,浙江省正尝试走出一条运用知识产权制度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路径。
南都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了解到,6月12日,“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在杭州滨江“中国数谷”举办。会上,浙江晒出了一份“成绩单”:截至2024年5月,浙江省共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11358件,登记6081件,占全国70%以上,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被侵权保险、证券化、交易、许可金额26.25亿元,占全国90%以上。
活动现场。(图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数据如何适用知识产权保护路径?据南都记者了解,自2022年11月起至今,全国共有包括浙江省在内的17个地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截至今年3月,试点地方已颁发证书超7000张,接收申请超过1.3万份,申请的主体中企业占比90%以上。
浙江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超万件,已登记6081件
当天活动现场上,浙江披露了数据知识产权改革工作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浙江省共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11358件,登记6081件,占全国70%以上,登记主体949家,覆盖产业20个、辐射北京、上海、广东等11个省市,保护数据权益20472亿条;累计实现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被侵权保险、证券化、交易、许可金额26.25亿元,占全国90%以上。
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小云介绍,浙江率先提出数据知识产权定义内涵和登记保护方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吸纳,并相继写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还出台了《关于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办法(试行)》两个专项文件,以及制定了8个标准规范,由此构建起数据知识产权改革的“四梁八柱”。
南都记者注意到,为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今年4月浙江印发了全国首个省政府层面出台的数据知识产权专项政策,《意见》明确了具体目标——力争到2025年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总量突破15000件,实现数据运用价值100亿元以上,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企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
为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数据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浙江落地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融资贷款、保险、证券化,已有162件数据知识产权实现金融化运用,总金额24.05亿元,108家企业户均受益266万元。同时联动“产业大脑”,推进20多个产业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为产业发展提供动能。
为推动数据创新、流通、运用和权益保护,浙江打造了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已完成数据知识产权交易许可47件,金额2003万元。当天活动现场透露,“数知通”将进一步迭代升级“数知通”,实现与“浙里金融”“法护知产”“科学数据银行”应用的贯通,发挥“平台+平台”叠加效应,为打造数据要素集成服务高地加快进程。
据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介绍,此次“数知通”与“法护知产”协同应用打通,推进了登记信息向司法机关共享,以及登记证书在行政执法、司法审判中的应用。与“浙里金融”平台打通,则丰富了数据知识产权价值的变现渠道。
浙江发布数据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
会上,浙江还发布自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经评选产生的十大案例,涵盖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等。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依托“科学数据银行”等全国性科学数据管理平台。截至目前,科学家已通过该平台成功登记数据知识产权9件。
另一起典型案例显示,台州温岭市聚焦草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指导行业企业创新利用草编技艺流程、产品质量、材料改进、市场分析等数据,成功登记数据知识产权9件,创新“数据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版权”四合一保险产品,落地数据知识产权融资贷款50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月1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数据资产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数据资产入表是推动数据资源变为数据资产的重要一步,但从实践看,企业要迈出这一步仍面临诸多难题。
近期20余家上市公司首次尝试将“数据资源”纳入财务报表中,分别计入存货、无形资产和研发支出等类别,涉及总金额超过15亿元。但随后有多家公司发出更正公告,删减或调整了“数据资源”相关数据,致使数据规模大幅缩减。
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或者财务会计处理问题。有的企业仅是“调表”(即从研发费用的资本项转到无形资产的数据资源项),还不能叫“入表”。这说明数据资产“入表”工作还处于探索期,很多问题尚待细化。
针对企业关于数据资产“入表”的困惑,浙江尝试作出指引。在当天活动现场,浙江省财政厅发布了《资产管理 数据资产登记导则》标准,以鼓励企业探索数据知识产权资产入表和会计核算的新路径、新模式。
该导则尝试填补数据资产登记标准空白,为各类数据资产财务登记、产权登记和交易登记提供了指引。尤其是明确将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列为数据资产产权登记的重要方式,实现数据资产与数据知识产权有效衔接,为同步推进数据资产登记入表和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提供了标准保障。
此外,为强化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浙江也注重多部门联动。比如,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共同签订了《关于协同推进科学数据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协议》,旨在打造科学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样板。浙江省公安厅则在“中国数谷”“中国(温州)数安港”专设了2家以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为主题的知识产权保护警企合作基地。
为放大浙江数字知识产权改革的先行优势,谢小云表示,下一步浙江将充分运用“两法规一文件”保障,更大力度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全链闭环、制度全域运用、生态全面形成,努力贡献更加系统成熟的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浙江方案。
多地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
据南都记者了解,为破除因数据集合权属不清所造成的数据流通使用障碍,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数据知识产权工作。
2022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首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地方,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深圳市等8个地方,试点工作期限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
去年12月底,在已有8个试点地方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又新增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等9个地方共同作为2024年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地方,试点工作期限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7个地方在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为探索数据保护规则、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各地多措并举地推进试点工作,并初见成效。
2024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试点地方接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超1.3万份,颁发证书超过7000张。这些数据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制造生产数据、销售消费数据等,申请主体中企业占比90%以上。
与此同时,南都记者关注到,近期多地披露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落地案例。所谓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以企业合法拥有并取得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数据作为质押物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
今年5月21日,据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消息,四川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四川云背篓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四川省乡村振兴农产品数据”知识产权进行质押,成功向兴业银行成都分行融资500万元。
6月初,深圳优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以其持有的数据知识产权向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申请融资,成功获得1000万元贷款,成为深圳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
据合肥在线6月12日报道,安徽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落地庐江,安徽省锐凌计量器制造有限公司以其登记的“电磁流量计检测数据”数据进行质押,获得贷款100万元。
多地“首单”案例显示,通过数据知识产权质押可在银行成功贷款,这无疑开拓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将提升其无形资产实际价值。那么,企业将“软知产”变为“硬资产”的关键是什么?
此前有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并非所有数据都能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它需要满足一定要件,包括依法依规获取,经过一定规则或算法处理,数据具有实用价值及智力成果属性。“从数据要素变成数据资源再到数据资产化,是有门槛的。要想获得更多的财富,首先要做创造。”他建议,企业在经营全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利用和分析数据,重视数据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


联系我们 content us

  • 地址:南京市江北新区星火路20号星火创业大厦1栋2011-2012室
  • 电话:025-83612947
  • 手机:18105187609
  • 邮箱:766477812@qq.com
  • 微信:18105187609

扫描二维码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南京瀚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9652号-2友情链接:
在线客服